敬爱的博爱先生:
你在信中说:“真正的自由就是:完完全全的接受,完完全全的责任感。做所有的一切不求目的。只求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。活出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。今生做人,无怨无悔,来世做牛做马也快快乐乐,无怨无悔。做事顺天、顺道,生死轮回顺天顺道,我们就活在了天堂之中了。我们就真正的解放了我们自己,我们就找到了永恒。”这样的话我是第一次听到,它充分表明了,先生是一位真正修道的人,是我心所向往、身所不及的。
关于办一个新的网站,“服务知识,吸引大学生参与”的想法非常好。因为中国的未来,决定于现在的青年,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。我对“服务知识”的理解,主要是韩愈所说的“传道、解惑”二事,即民族文化的忏悔、反思,和现代知识、理念的传播、启蒙。这样的网站,自然不能办得火药味十足,让当局视为“敌对网站”。那样的话,必须在中国生存和做事的大学生,会避之惟恐不及,少有敢于参与其中者。这就需要与政治拉开适当距离,在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可读性上多下功夫。启蒙的对象,主要不是精英群体,而是广大的普通民众,包括体制内的一般干部和正派官员。社会能够进步到什么程度,归根结蒂,取决于一般民众觉悟的程度,而不能只靠少数先锋人物的奋斗牺牲。
我思忖再三,想不出比“严谨治学奖”更恰当的奖励名称。当然对“严谨治学”的内容需要做出说明,仍然紧扣着反思、启蒙的基本目标。
我平时虽然关注着《自由圣火》的文章,但看得并不仔细,印象很深的确实不多。惟魏铁红、李晓雪、韩起三人的作品都是我推荐的,狄马的文章是我建议他投给《自由圣火》的,印象都较深。韩起先生的长篇小说不必说了。魏、李二位女士的文章,我以为都属“严谨治学”之作。魏铁红在《自由圣火》共发表了八、九篇文章(改版前五、六篇,改版后三篇)。据我所知,她每写一篇文章,都要花费两三个月的功夫。她的文章属评介性的,但选题切合中国现实,很有针对性,如关于西方政党制度、联邦制、民主制度的基础、土地私有化等等,写作的态度和作品本身都很严谨。李晓雪女士在《自由圣火》只发表了一篇论薛宝钗的《山中高士晶莹雪》,但很有份量,25000多字。她关于《红楼梦》的评论,对于传统红学,具有颠覆性,境界很高,揭示一部《红楼梦》,其灵魂乃是“因情悟道”。这就抓住了《红楼梦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:“道”。一部中国历史,就是卫道、扬道与“反其道而行之”两种势力之间,互相斗争消长的过程,舍此的所谓“历史”,如易中天之说三国,刘心武之评红楼,无非迎合那些“闻道大笑之”的俗众,离一个“道”字,何止十万八千里!李晓雪评《红楼梦》的文章,已经写了五篇,将近16万字。全部写完,大约20万字出头。今天我把她描写宝黛爱情的《愁多焉得玉无痕》寄给你,同时也寄给红线,看能否连载。她的书写完后,很值得支持,首先在海外出版。这将将是一部能够流传后世的著作。狄马的文章都是思想性随笔,文风严谨,对读者具有启蒙、解惑的作用。
获奖作品,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。特别是甲等奖,应当是那些能够流传后世,或者有望在国际上获得更大奖项的著作;只评一至二名。乙等奖三至五名,作用是鼓励作者。甲、乙奖金的差距,应拉大一些。
至于《自由圣火》其他作者的作品,我知之未详,不便妄荐。
新的网站最好兼有出版事宜,那样,我或可兼任一部分工作。如果机构设在香港,可能会更方便一些。
再说说关于我自己的一点想法。
首先我希望能出版一个经济学集子,书名《和谐社会论》,包括《和谐社会》,《中西社会和文化的最根本区别》,《土地者,天下之土地!》《天赋私产宣言》,《福利制度还是祸害制度?》《<陕北民企调查>一书中的经济学论述》。我自信这本书中包含的理论价值,越出了中国的范围,可以列入世界经济学著作之林。
我2003年已经开始《资识通鉴》的写作。但因为找不到出版人,经济的考虑使我暂时停下来,写一些能够发表以换取稿费的短文(我的退休金赡养父母,住宅给下岗的儿子改作商店,生活全靠自理)。现在这部计划写五卷的书,已经完成了两卷(每卷50万字)。如果能开始分卷出版,使我经济上得到支持,我就能继续以这部书为主的写作,后年上半年就可写完。写完后,再接着写《续资识通鉴》(三卷)。这样就会为后人留下一部故事性兼思想性的历史评论。一会我把《资识通鉴》第一卷上给你发过去。
我的电话号码:029-82680408
地址:西安市西影路606号
邮政编码:710054
即颂
健康如意!
党治国2007-5-11-21时
评论